多家A股半导体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受益于行业景气度回升、市场需求提升等因素,多家企业纯收入能力得到改善。
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以半导体ETF成份股为统计标的,截至10月23日午间,有11家半导体上市公司发布了2024年三季度业绩预告,其中,北方华创等7家公司业绩预增,全志科技、思特威扭亏。
近期,国产半导体设备大厂北方华创发布了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北方华创2024年前三季度预计营业收入为188.3亿元至216.8亿元,同比增长29.08%至48.6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41.3亿元至47.5亿元,上年同期为28.8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3.19%至64.69%。
其中,今年第三季度,北方华创营业收入预计为74.2亿元至85.4亿元,同比增长20.42%至38.6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15.6亿元至17.9亿元,同比增长43.78%至64.98%。
这意味着,北方华创在保持业绩同比迅速增加的同时,第三季度的业绩环比也保持了迅速增加。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北方华创实现营业收入58.59亿元,同比增长51.36%;实现归母净利润11.27亿元,同比大涨90.40%。今年二季度,北方华创实现营业收入64.76亿元,同比增长42.15%,环比增长10.52%;实现归母净利润16.54亿元,同比增长36.98%,环比增长46.82%。
对于前三季度业绩预增的原因,北方华创表示,公司丰富产品矩阵,拓宽工艺覆盖范围,主营业务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形态趋势,市场占有率稳步攀升,前三季度收入同比稳健增长。随公司营业收入规模持续扩大,平台优势逐渐显现,经营效率持续提高,成本费用率稳定下降,推动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持续增长。
与北方华创类似,韦尔股份今年上半年业绩大增已经给市场带来惊喜,在此基础上,韦尔股份业绩在第三季度继续同比大涨。韦尔股份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纯利润是22.67亿元至24.67亿元,同比增长515.35%至569.64%。Wind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韦尔股份实现归母净利润13.67亿元,增速达到793%。以此测算,韦尔股份第三季度净利润约为9亿元至11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153亿元。
巨丰投顾高级投资顾问于晓明认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地发展显著拉动了高性能半导体产品需求。
事实上,受益于市场需求提振而带动业绩向好的半导体公司还有多家。目前,瑞芯微、乐鑫科技、晶晨股份、捷捷微电、海光信息、全志科技等多家半导体公司前三季度业绩预喜。
“需求回暖”成为上述公司解释业绩预增原因的关键词。如韦尔股份称,前三季度,市场需求持续复苏,下游客户的真实需求有所增长,伴随着公司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的产品导入及汽车市场无人驾驶应用的持续渗透,公司的营业收入和毛利率实现了显著增长;同时,公司积极地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及供应链结构优化,公司产品毛利率逐步恢复。
晶晨股份在公告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所处领域市场逐步恢复,对外采用积极的销售策略,对内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出售的收益和净利润保持了较高增速。继2024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创单季度历史上最新的记录之后,2024年第三季度营业收入也创历史同期新高。预计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将同比增长,但具体业绩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全志科技、思特威业绩扭亏为盈。全志科技预计今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1.4亿元至1.56亿元,公司去年同期亏损2055.52万元。对于业绩大幅改善的根本原因,全志科技称,把握下游市场需求回暖机会,积极拓展各产品线业务,出货量提升使得营业收入同比增长约50%,营业收入的增长带动了净利润的增长。思特威预计前三季度纯利润是2.52亿元至2.92亿元,而公司去年同期亏损6547万元。公司称,其收入规模大幅度增长,盈利能力得到一定效果改善,净利润率显著提升。
群智咨询半导体事业部资深分析师杨圣心认为,不同半导体产品的业绩增长促进因子不同,例如,存储芯片业绩回暖除消费电子和车载需求外,主要增长动力来自AI应用对存储的大量需求;图像传感器(CIS)应用增长则来自智能手机、安防、车载等应用。
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半导体公司业绩预告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加大研发投入,取得重要研发进展。
全志科技业绩预告显示,公司为实现用户持续增长的产品及服务需求,加大在芯片新产品研究开发及智能车载、扫地机器人等新兴应用领域方案的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同比增长约10%。
晶合集成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格外的重视研发体系建设,持续增加研发投入。目前,55纳米中高阶单芯片及堆栈式CIS芯片工艺平台已大批量生产,40纳米高压OLED芯片工艺平台已实现小批量生产,28纳米逻辑芯片通过功能性验证,28纳米OLED驱动芯片预计将于2025年上半年量产。
业绩略减的复旦微电在公告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公司持续进行产品和技术迭代,并加强基于多元化供方的研发,使得研发费用同比有所增加。
于晓明认为,在半导体产业链的各个细致划分领域,例如模拟芯片、存储芯片、PCB、半导体设备与半导体材料等,需要均衡发展,有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健康发展,尤其是在一些高端产品方向上取得技术突破,将全面增强产业链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