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 ENG
联系我们 九州体育娱乐

杭州公安发明达人再出新利器!未来一根银针掉西湖里都能捞回来

时间: 2024-11-11 18:19:19 |   作者: 九州体育娱乐

凌晨三点,苏堤旁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西湖水上派出所院内一间办公室的窗户,射出一缕彩光,

产品特性

  凌晨三点,苏堤旁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公安分局西湖水上派出所院内一间办公室的窗户,射出一缕彩光,忽明忽暗,忽弱忽强,屋内人影映射白墙,时而一动不动,时而微微前移,全神贯注谛视一物。彩光源头是一台有条不紊工作的3D打印机。

  一小时后,屋内大灯亮起,影子主人从3D打印机拿出一个橙色多孔零件端详,紧锁的眉毛好像诉说着,手里的东西未达到主人心理预期。桌子上八九个大小不一的类似零件,横七竖八,静躺于此。

  环视屋内,除一台电脑,半人多高的3D打印机外,还有激光切割机、各种各样的五金工具 、电子元器件、电线、线圈等等,地上躺的、桌上堆的、墙上挂的……屋子本就不大,加上这杂七杂八,着实有点无从下脚。

  “3D打印机帮大忙啦,很多零部件都是根据研发实际需要设计出来的,即便这种不起眼的小零件在外面定制,商家开一个模具就要大几万,还不一定满足规定的要求。我自己做,快捷,节省本金。”影子主人——楼海锋——现任西湖水上派出所的副所长,面带笑容解释。

  “白天忙所里一堆事情,不值班的晚上,才是自己的时间,正好全身心忙活,不影响同事,一些加工制作,有噪音,气味,甚至刺眼强光,都会影响别人,像这样的焊接,就产生刺鼻气味。”楼海锋边比画边说。

  凡到过楼海锋工作室的人,都会被一面专利证书墙震撼。2018年至今,楼海锋共计获8项国家专利,有关于社会治理的,加强治安管理的,还有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的,楼海锋最自豪的就是最新版的可视打捞杆,在西湖景区和其它省市的水域已得到大量应用,特别是全方面覆盖西湖景区,一年能为群众挽回几百万财产损失。

  楼海锋自主研发的可伸缩“打捞神器”,最长达5米,手持端有机械性握柄、滑轮、可视化小屏幕,屏幕上方有遮光挡板,遮挡折射光线,下水端有摄像头和大铁钳,摄像头看清湖底情况,铁钳可90度旋转。铁钳内侧两边锯齿状、有点像老虎钳(3D打印)。

  “锯齿状的小零件可增加摩擦力。”楼海锋说,钳子两端扩张距离达15厘米,厚如相机,薄如身份证都可夹住。

  西湖是全国率先开放的景区,一年四季、无论早晚,游客不断。景区公安分局辖区水域面积广阔,涉水警情频发。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仅2020年,景区公安分局处置落水警情多达近250起,处置落水物品800余起。群众溺水、财物落水等救援警情痛点一直困扰着基层所队。

  “水下物品打捞痛点,水下环境复杂、能见度低、植物密布等,打捞效率低;水下作业未知因素多,恶劣天气、极端水文条件等都具有一定危险性和不可预见性,贸然下水,民辅警风险高;此外,使用传统打捞工具,无法在水中实现灵活作业。”楼海锋介绍。

  人员落水有什么办法将救生圈精准快速投送过去?手机等物品落水后,又如何能最短时间打捞上来 ……这样一些问题一直困扰着大家。

  楼海锋大学的专业是工业设计,平时喜欢“捣鼓”一些实用小发明。从警20年,多岗位历练经历,楼海锋养成了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习惯。

  “你可以结合自己工作实际,研究一些实用的警务小工具”领导一句话,激发了楼海锋的“发明小宇宙”。

  喜欢摆弄各种机械的楼海锋,尝试对景区公安一代打捞杆(西湖水上派出所退休民警、“西湖捞哥”周翔军发明)进行改良,最终定型成最新的“打捞杆2.0”,获国家专利,实践中打捞成功率达到95%。

  “最难打捞的是圆物体,如耳机、耳环、各种首饰,就像筷子夹豆,容易滑脱,钳子内壁增加摩擦力,还需操作员手腕灵活,要用巧劲。”楼海锋说。

  楼海锋带问题不断思考研发,立足水域救助警情的痛点,从救捞理念、救捞方式、技术应用全方面革新传统救捞方式,最终研制并实战应用了“水保”落水人员物品智能救助工具。

  2022年,公安部、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组织并且开展的“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专项活动中,楼海锋代表杭州公安参评的“水保”落水人员物品智能救助工具,获年度“智慧公安我先行”全国公安基层技术革新奖一等奖。

  “水保”救生装置可折叠存放,110警车可同时携带多部装置,保障完成多人救援,保证救援器材能够第一时间被送到救援对象处。常规救援常用大型救援设备会延误救援时机。同时,“水保”救援船配备高清摄像头,可远程回传救援画面。远程会话可视化系统可会话安抚落水人员情绪,保障救援任务有序进行。其最远500米的操作距离、最高航速达5m/s,实现落水人员快速救援。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景区分局各派出所通过“水保”智能救捞工具实施远程水面巡逻310余次、处置落水警情35起、打捞物品790余件,其中包含手机480部,挽回财产损失近395万元。

  “水保”推广以来,民警无须再盲目下水,分局也没有一名民辅警因遇水警情而发生意外,传统水域警务工作模式实现了变革重塑。救援及时性、物品打捞成功率的显著提升,使得受助群众的满意度也大幅度的提升了。

  “溺水求助警情是旅游警察警务活动中很常见的警情。遇到溺水的,岸边抛救生圈扔不准也扔不远,有了这艘船,遥控行驶到溺水者身边,救生圈可以遥控充气。它一秒可以跑5米,遥控距离500米,用于一般的水上救援足够了。但体型有点小,功能不够多,不够大!”楼海锋仍不满足。

  在警务实践过程中,楼海锋一直在改进拓展打磨其功能,该“水保”智能救捞工具的第四次升级创新利器——多功能警用无人船诞生。

  该款无人救生船长宽高1600mmX950mmX750mm,速度20公里/小时,载重55公斤,航时4小时,遥控距离4G信号覆盖区域;另配有6个救生圈。

  功能分别为:自动巡航(自主避障) 、远程喊话 、远程视频(全彩、夜视、热成像)、远程救援(救生圈抛投)、视频识别(船只、人或者其它物体) 、视觉报警回传(识别到特定物体后报警信息回传指挥中心)、水下探测成像(最深70米) 、高空照明(配套系留无人机)。

  近日,杭州网记者记录了楼海锋研发更新的第四代水域无人救生船,在西湖的又一次功能测试。

  “除西湖外,也在湘湖进行了无数次功能测试。”西湖湖心岛岸边码头上,楼海锋手持遥控器测试着无人救生船的多项功能:急速赶往目的地、围绕固定物抛充气救生圈……

  测试之初,无人救生船火力十足,乖巧听话,渐渐地,跟着时间拉长,次数增加,它开始变得有些“抵触、偷懒”,表现为卡顿、磨洋工、不听话,要么领会错误,要么直接罢工、爆停,比如,展示抛救生圈环节,其两侧四个救生圈仿佛商量好一样,迟迟不作反应。

  按照设计,水溶起爆和二氧化碳气瓶,具备可控自动充气功能,完成从一个折叠装置到标准救生圈转变。楼海锋紧盯目标,反复操作遥控器,救生圈就是不打开。

  我们只好快艇靠近,楼海锋开始趴船头,上下其手,一番摸索检查后,无人船又开始“苏醒”。功能展示继续,四个救生圈顺利弹开两个,另外两个纹丝不动。楼海锋只好将其拖到岸边开舱,在千头万绪中继续寻找相关病症。

  “这样的失败不计其数,反正不把它摆平,我绝不放手。”楼海锋边擦汗,边起身活动跪麻了的右腿。

  “这又是哪出问题了?”旁边划船路过的船工刘大哥笑着喊,“你撅这姿势,都刻到我脑子里!”

  “刚开始遇到这一种情景,我还有点不好意思,失败多了,我也习惯了。 ”楼海锋摇头笑道。

  “每次,我们测试后回所里,路面执勤辅警一看我和楼所表情,就猜出测试成功还是失败。某项功能顺利,那两人是有说有笑,步伐轻快,假如我们耷拉个头,相互无话,他们一看就知道又失败了……”特保小伙杨忠延说。

  “智能云控系统作为连接水域机器人与地面控制中心的桥梁,需要处理海量的数据传输、复杂的任务调度和即时的决策反馈。水域环境的特殊性(如信号衰减、多径效应、水面反射等)以及机器人执行任务地多样性(水面巡逻、搜救和探测等)增加了技术实现的难度。水域环境信号干扰和遮挡,数据传输有极大几率会出现延迟或中断,影响控制指令的下达和反馈信息的接收。”忙活半天的楼海锋,从地上爬起来,前胸后背、额头上都是汗。

  记者获悉,第四代无人救生船,项目研究创新点还增加了无人机的协同作战,在无人船后背搭载无人机机库。在人员搜救场景中,无人船无法快速接近落水人员,而无人机能迅速抵达现场。但要首先实现在无人船上安全、稳定的起降,必须研发“船机协同稳定技术”,这又是一个楼海锋正在攻克的难点。

  除此之外,楼海锋还在第四代无人机增加了视频AI预警,根据集成视频算法,实时分析水域画面,自动预警并启动救生措施,可提高应急响应速度与精度。另有水下成像及生态监测功能,装备声呐与水下三维扫描实时回传系统,为水下探测与可疑物识别提供实时支持,增强水下环境作业能力;自主巡航与采样分析,建立水体生态数据库,实现污染快速预警,为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域高精度AI视觉识别算法能够有效识别水下潜在威胁及水面异常活动,大幅度的提升水域安全监控的效率和效果,降低安全风险隐患,保障水上交通安全和人员生命财产安全。从设计愿景来看,以后即便是游客在西湖掉下了一根银针,也能打捞起来的,另外,无人救生船将在夜间及恶劣天气全天候的巡逻状态,将更显威力。

  “西湖捞哥”团队,一支成长于杭州西子湖畔,由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民警、辅警、西子义警和志愿者组成,致力于为民无偿打捞落水物品的志愿服务团队。

  在“西湖捞哥”团队logo展现了“捞哥团队”为市民游客排忧解难的生动形态,蓝红的线条感笔触,给人以力量、科技和热忱的感受。

  “有困难找警察”,打捞失物,是“捞”物更是为民捞“心”。无论寒冬还是酷暑,每当帮游客找回财物,得到游客们的认可,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亦是人心的回应。

  在点滴中守护、在平淡中坚守。这是“西湖捞哥”团队的铮铮誓言,也是真心为民的实际行动。“西湖捞哥”周翔军荣休以来,景区公安探索推进“西湖捞哥”团队建设,从简单的盲捞到高科技的红外线可视打捞,创新开发服务游客“十八般兵器”。在平淡中坚持的时代“工匠”精神,在西湖边传承与发展,有效提升旅游警察数智服务效能。

  楼海锋除了创新升级水下可视化打捞杆,“水保”智能化救助工具在公安部“智慧公安我先行”评比中获得一等奖外,还针对辖区独居老人多、生活难,他争取街道支持上门安装24小时在线 “西子安心钮”,通过按钮将辖区老人与西子义警一一结对,快速帮扶;积极组织无人机战队,开展大人流空中管控,巡逻空地结合,夜航应急救援,管控面上整治;研制小岳“反诈答人”小程序,通过线下活动、警民微信群多渠道推广,筑牢反诈防骗“安全墙”,被誉为新时代西湖边的“红色工匠”。

  杭州市公安局西湖风景名胜区分局积极强化“全员人才”队伍建设,创建“景安警务创新工作室”,全力支持楼海锋开展各项科研工作,立足基层警务实践,一直更新迭代打捞工具,把警务创新的好点子应用于贴心为民服务,“西湖捞哥”团队精神传承发展,充分体现景区公安“西子警队”良好风采。

  2020年以来,“西湖捞哥”团队已帮助百姓打捞各类落水物品1200余件,总价值超650万元,实现了“捞哥精神”由“盆景”向“风景”的转变,并在西湖边不断传承发展。


上一篇: 五金东西职业转型介绍?运用五金东西钳子事项?
下一篇: 铌酸锂股票龙头股共四只你必须要知道!(202516)
相关产品
  • 大族战略合作
    More
  • 企业复工
    More
  • 军工电子板块12月30日跌116%泰豪科技领跌主力资金净流出999亿元
    More
  • 国产代替加快!2024年绩优+高添加光刻机名单曝光主张保藏!
    More
  • 10月29日军工电子职业十大牛股一览
    More
  • 上市激光配备体裁名单需求咱们来重视!(20241220)
    More
  • 【外媒看龙湾】温度新闻客户端 温州高新区国家排名八年连升
    More